当前位置: 主页 > 新闻资讯 > 文化资讯

笔墨间的灵魂独白——聂振生山水作品展在京展出



2025-04-22来源: 艺术中国

聂振生山水作品展海报

2025年3月30日至4月12日,由策展人冯嘉铭先生策划,北京逢唐体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办、欧阳中石书学研究中心承办的《笔墨间的灵魂独白》--聂振生山水作品展在北京盛世南宫欧阳中石书学研究中心展出。

本次展览精选聂先生近年创作的9个系列近60余幅作品,或层峦叠嶂、云雾缭绕,或溪涧幽深、草木葱茏。每一幅画作皆是自然与心灵的对话,清新高雅,别有一番情境,是“可观、可游、可居”的理想之境。他的作品既有典雅的传统笔墨意蕴,又有现代人的审美诉求,形成了自己的山水风貌。在他的作品里,仿佛看到了一片宁静的天地,启迪灵魂在心底深处的独白,在当下惊涛骇浪,纷繁喧嚣的生活里,心底世界却那般清幽、宁静。

就山水画而言,画如人,人亦如画。见画如见人,“知行合一”。画中山石有拟人之情感,草木有人物之动姿,物化了景物,也物化了人。人之不同,在于性相近而习相远,在于和而不同。面对苍茫幽远的大自然,画家得到了理想、人生乃至情感及艺术追求上的感知和升华;生活的阅历和对大自然的体验使得他独爱这种幽静与清远,这是妙之所在、意之所在、韵之所在。作品所产生的“幽境”,是画家追求的产物,更确切地说是画家心灵中的产物。大自然之“幽”经过画家的精微体察、心源物化的“境”是更深切地表现在作品之中。

聂振生先生的山水画,用笔痛快,墨韵清新,凭自己的敏锐感觉,捕捉山水意象,在点、线、面的交织中,建立有序的结构;在湿笔、干笔、湿墨、焦墨中进行着丰富的演绎与幻化,使山水意象深邃、幽秘;在“虚写”与“实写”中,顺势造境。在似与不似间表现山川物象;在有意无意间,表现笔断意连,超以象外。因而所绘的山水富于变幻而又动静有度,画面漾溢着笔意、墨气、韵味。

策展人冯嘉铭先生对聂振生先生的山水画之所以为引人注目评价:其作品不同于传统山水画中常见的宏大叙事,他更倾向于捕捉那些细微之处——一山一水、一树一石,在平凡之中见不凡。例如,在其代表作《静听松风》中,迎面一棵苍劲的老松,在淡淡的远山与云雾背景下,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气息。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淡雅的色彩搭配,将观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、心旷神怡的精神境界。

画家高超的绘画技巧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、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,在他的许多作品中,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哲学意味。比如《云深不知处》,通过描绘云雾缭绕中的山峦,寓意着人生道路上的迷茫与探索,鼓励人们保持好奇心,勇于追寻未知的世界,触动人心,引发人们对生活、自然乃至宇宙的思考。

这次展览也再次体现策展人冯嘉铭先生的艺术挂念:中国画不仅仅是一种视觉艺术形式,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的载体。在这次聂振生先生的山水画世界里,是一场关于笔墨的精妙实验。在深谙传统画论"墨分五色"的要旨下,却不拘泥于程式化的皴法,构图的匠心更见巧思。画家用自己的艺术表现方式诠释了“笔墨当随时代”的理念,既尊重传统,又不拘泥于旧有框架,不断探索新的表现手法,使得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生命力与创新精神。也正是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不懈努力,让聂振生先生成为了当代中国画界一位具有创新代表性的艺术家。(来源:信阳日报)

责任编辑:王洁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